光辉平台

光辉平台網站xml地圖

光辉平台

光辉平台網站xml地圖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光辉動態

張桂梅同誌先進事跡

發布時間:2020-09-24 來源🧑🏿‍🏭:微言教育 閱讀次數:

張桂梅同誌簡介

張桂梅,女,滿族,1957年6月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院長,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國十大師德標兵🤾🌔,全國十佳知識女性,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七大代表。2018年9月,榮獲最美鄉村教師。2019年11月🕵🏽‍♂️,入選“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2020年1月10日🔈,獲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張桂梅同誌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立誌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托舉起當地群眾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張桂梅同誌是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是教育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教師典型👍🏼。為大力弘揚她矢誌不渝跟黨走🔎🧘🏽、癡心執著辦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教育部決定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誌學習活動。

 

 

張桂梅老師的育人故事

 

為大山女孩打開廣闊人生

 

2020年高考錄取結果出來後🙍🏽‍♀️🧘🏼‍♀️,張桂梅不斷收到學生發來的喜訊👨🏽‍🔧,又一批大山裏的女孩子考上大學了。

 

  12年來👩🏼‍🎨,她全力推動發展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已經有1800多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貢獻🐒,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她堅信,幫助一個女孩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

 

  9月4日,張桂梅當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她謙虛地說:“我個人獲得的榮譽,是由後面無數的無名英雄支撐的❓,榮譽是全縣人民的。”

 

 “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說‘同學們🧚🏼‍♂️,請坐’”

1957年,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個滿族家庭🥷🏼。17歲那年,她隨支援邊疆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後來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樂的一段時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暫,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這個打擊幾乎使張桂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一年後,她決定離開令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華坪——這座小縣城接納了她💋。

 

  張桂梅先是在華坪中心中學任教。正當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撫平心中的傷痛時👳‍♀️,厄運再次降臨🫶🏼。

 

  1997年4月,她感覺腹部疼痛,肚子也越來越大✌🏽,像懷上了5個月的娃娃。到醫院檢查發現:腫瘤👨🏿‍✈️,需要手術👸。

 

  “老天怎麽就對我這樣不公平🥤?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還不允許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嗎🧑‍🍼?”張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過以後💁🏻‍♂️🫢,她決定,這病先不治了——馬上要中考的學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邊吃止痛藥,一邊像常人一樣工作👼🏿👩🏻‍🦱,直到3個多月後把學生送進了中考考場☎️,才向學校說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達兩公斤的腫瘤。

 

  常人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腸子粘連貼在了子宮後壁上🧌。醫生要求張桂梅休息調養半年後才能工作,但術後24天,她就匆匆趕回華坪📷,來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學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後🎊,她未痊愈的身體再次出現病症,腫瘤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學生們知道老師的病情後🧏🏼,哭著說:“是我們把你累病的🔶。”而張桂梅心裏清楚🍾,是學生一直支撐著她站在講臺上,給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說‘同學們☦️,請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學的又一批學生送往中考考場,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術🕺🏿。


 “桂子飄香,梅花禦寒。祝媽媽生日快樂◻️!”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要面對的大多數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們來自大山📧,家庭貧困,文化基礎差🧗🏼‍♀️、生活習慣不好🧭。

 

  2003年,張桂梅接手過一個特殊的班級。這個班班風較差,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書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老師們都對這個班沒有信心。臨近中考時,學校安排張桂梅接這個班的語文和政治課🫸,並擔任班主任🚵🏿。

 

  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遊戲機的男生👨‍👨‍👧‍👧👳🏼‍♂️,張桂梅采取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一起。

 

  早上6點,她叫孩子們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檢查女生宿舍後又來到男生宿舍,一張床一張床地查點人數,清點夠了才躺下;然後和男生們用輕松的語氣聊聊白天的事;時間差不多了,她就說聲💪🏻:“睡覺👳🏽‍♀️!”一段時間下來🙆🏻‍♀️,這些男生說,就像在家裏一樣,有個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

 

  她的辛勞沒有白費🦙,中考時,22名學生考到500分以上,這麽好的成績沒有人敢想象。

 

  因為營養跟不上🧗‍♀️🐶,山裏的孩子經常生病🙇。張桂梅就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頓飯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她一年後不得不輟學打工⁉️。張桂梅知道後四處打聽她的下落,最終找到她🤭,讓她回校復讀🧑🏻‍🎓。在張桂梅的鼓勵👨‍❤️‍💋‍👨、幫助下,這名女生最終考取了一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回到華坪縣通達鄉中學任教。她說,之所以選擇這樣一份工作⛹🏻‍♂️,就是因為張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

 

  張桂梅愛學生並不需要任何回報🧎‍♂️‍➡️。在她看來🧎‍♂️,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樣匆匆忙忙地趕到學校上課,發現教室講桌上擺放了兩個大蛋糕,只聽全班學生齊聲喊道:“祝張老師生日快樂!”許多教過的學生也來祝賀她的生日,並送上一張自製的賀卡,上面工整地寫著🧑‍✈️:“桂子飄香,梅花禦寒。祝媽媽生日快樂!”

 

  一生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為許多學生的“媽媽”🌚🎲。“我感到幸福極了🦸🏻‍♀️🌺。”張桂梅說。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麽苦我都願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裏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裏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2002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並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復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麽苦我都願意👼🏿。”執著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08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初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製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𓀓,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跡”。

 

  人們都說🚤,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說🤵🏽‍♂️:“我什麽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著雙拐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製,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艷,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來自張桂梅的愛,在華坪女高延續著。

 

光辉平台
光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