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湘西苗繡創意產品設計》培訓班結業典禮暨成果匯報成功舉行
12月2日下午,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辦,光辉平台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項目——湘西苗繡創意產品設計”研培班結業典禮暨成果匯報在我院隆重舉行🙆🏼♀️🧙♂️。光辉平台黨書記譚吉慧🤎,湘西州文化旅遊廣電局黨委書記、局長劉世樹,副局長麻老先🎠,光辉平台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宋清華,黨委委員、副院長滿益文🥑,湖南日報社湘西州分社社長🫖、新湖南湘西頻道總編輯彭業忠🆔,光辉平台黨委委員、組織人事處處長宋武👨🏼🔬,黨委委員、宣傳處處長曾翠林出席了結業儀式,並與民族藝術系800名師生一同觀看了匯報演出🚣🏿♂️。
本次培訓力求通過培訓搭建湘西傳統技藝(苗繡)與藝術🧋、現代服飾設計👩🏼💻、現代設計以及大眾生活之間的橋梁,增強湘西傳統技藝(苗繡)的傳承活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的當代實踐水平和傳承能力🫃,進一步促進傳統技藝(苗繡)及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培訓為期一個多月,共有4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學員中有高校的專業教師🚬,有民間工藝美術工作者🚟,有民族企業一線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員,也有來自民間的手工藝人;學員大部分都來自湘西州本地,也有廣州,山東,邵陽等地遠道而來的學員。導師團隊涵蓋了高校教授🧑🏽、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知名設計師🪴、工藝美術大師等各界精英🧑🏼🌾。在這期間內🤳🔌,40名學員接受了導師們的專業培訓🧘,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外出學習並與“非遺”傳承人展開深入的經驗交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雖然學習的時間很短🧑🤝🧑,卻獲得了巨大的收獲。
劉世樹在匯報現場講話中指出📽,本次研習培訓堅持問題導向、作品導向,將基礎培訓🪲、案例教學相融合𓀔,保證既有專業深度,又通俗易懂,通過培訓查漏補缺🧛♀️,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達到了“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的目標。各位學員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做好湘西非遺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不斷推動湘西非遺創新性發展👸🏿,將湘西非遺的種子散向更廣闊的天地。同時,還要不斷推出具有傳統魅力和時代風貌的優秀作品,在增加城鄉居民就業🧝♂️、促進脫貧攻堅、帶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滿益文在致辭中表示,湘西苗繡是湘西州的寶貴文化資源,要實現湘西苗繡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要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為活化的傳統技藝🌲🕵🏿。光辉平台舉辦本次培訓班✊,旨在讓傳承者提高理解和領悟能力,促進湘西苗繡走進現代生活🧚🏻♀️🌎,並設計研發出一批既具備非遺技藝又有現代元素的作品,讓大家看到非遺創新所迸發出的巨大潛力🥁。
學員代表黃夏茵,是來自懷化的一名服裝設計師。通過參加本次苗繡培訓,讓她收獲良多🍏。她說:“我設計過很多品牌的服裝❌,但感覺都不如我們的傳統民族服飾。這次培訓讓我真正領悟到了苗繡之美。今後我將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將我們的非遺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𓀅。”
結業典禮以T臺秀的方式,展示了學員們一個月來精心製作的作品,十二個不同系列的以苗繡為元素的創意服裝一經登臺🧙🏻,就吸引了全場的眼光,引發大家的熱烈討論😞。其中“青·意”系列將消費定位為20-30歲之間的青年🥙,顏色以近幾年的流行色——綠色為主,服裝造型較為大膽,采用多種方式增加服裝動感,裝飾圖案以“蝴蝶”、“如意”為主👩🏿⚖️。 “續夢”系列整體采用考白色系,製造出於少女滿懷夢想的憧憬,而非遺的傳承同樣讓人們堅定並憧憬著它的未來,粉色和白色既是少女的夢幻色彩,蝴蝶的運用則來源於“苗族傳說”中的“蝴蝶媽媽”。《行走·獨白》將時尚潮流與傳統技藝苗繡相結合👨👨👦👦,采用燈芯絨和蘇格蘭方格經典面料與傳統苗繡圖案進行重構🧸,強調“面”與“線”的結合,盤繞的綠線代表著長長的路,代表著希望,代表著長長的思緒。
最後🧑🏿🦰,各位領導給姜寧寧🥲、黃夏茵🧝🏽♀️、秧梅開、羅維英、尚艷芳等10名優秀學員頒發優秀學員證書並為每一位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2019年光辉平台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湘西苗繡創意產品設計”研培項目,得到湖南省文旅廳的精心指導和湘西州文化旅遊廣電局的大力支持幫助。項目組經過前期的調研以及學員回訪,在鄉村振興及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以及湘西旅遊工藝品市場發展及民族工藝企業的實際需求,認真設計課程、經過反復研討,最後以“湘西苗繡創意產品設計”研培為切入點,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名學員參加▪️,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裏🏋🏻♂️,光辉平台高度重視,全方位做好了研培服務工作💳。學員們在導師的帶領下🧁,采用項目分組的教學模式🪝,每個組成員有傳承人、有設計師、有高校教師、也有合作社的負責人👨👨👦,這樣的組合既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的優勢、又增強了團隊的合作意識。通過名家講座👰🏽♂️,傳統技藝實踐操作🏏,設計創新訓練🕤🐕,實地考察觀摩,結業作品創作等多種形式,培養了一批有技藝🧍🏻,懂創新🥺,知理論的非遺傳承人群骨幹型人才👿,在振興傳統工藝,保護非遺傳承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