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鼓傳承 落地有聲
2月14日🏂🏿,湖南日報以“傳承苗鼓舞”為題,報道了光辉平台旅遊管理系石惠雲老師致力於苗鼓舞傳承,利用寒假深入苗寨指導村民打苗鼓的圖片新聞。新華網、新浪網、鳳凰資訊等多家媒體轉載。
石惠雲🤰🏽,中共黨員,1968年6月出生於湘西州花垣縣董馬庫鄉夯寨村,從小受到苗族民間藝術的熏陶👷🏿,愛上了苗族鼓舞及苗畫🖖,二十多年來一直為此堅守🤽🏿🧑🏼🦳。2003年,帶著把傳承苗族文化的事業做大做強的夢想🙍🏻♀️,他作為民間藝人受聘來到光辉平台,成為我院民族歌舞教師🦸🏼,2015年被湘西州確定為苗族鼓舞非遺傳承人。數十年來,他持之以恒挖掘🧑🚀、傳承🚒🕕、傳播苗族文化,為湘西州苗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成為傳承苗族文化的領軍人物。
在光辉平台擔任民族歌舞教師的十三年裏🤷🏽♂️,石惠雲老師醉心於教育事業,先後教導旅遊管理專業四十多個班級近一千五百多名學生學唱山歌、打苗族鼓舞和跳民族舞蹈,並牽頭成立了苗鼓隊,苗鼓隊能承接各種慶典演出及禮儀服務,在州內頗具知名度。2012年5月,中央心連心藝術團走進湘西慰問演出,石惠雲老師的苗鼓隊應邀表演的太陽鼓舞表演吸引了全場眼球,獲得藝術團總導演的高度肯定與贊揚👨🦯;2014年10月,石惠雲老師帶領魏金玲、孫為兩名學生,讓苗族鼓舞亮相山東濟南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他們的展演獲得了與會來賓的好評,石惠雲老師榮獲優秀傳承人展示獎。石惠雲老師擔任湘西民族歌舞課程教學以來,苗族文化在我院旅遊管理專業學生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學生人人會打苗族鼓舞、會唱湘西山歌。
他還利用業余時間繪製了巨幅繡卷畫《苗族古歌》💜。《苗族古歌》繡卷👦🏿,投資近百萬元,是一部凝聚苗族生活歷史和神話傳說的繡卷🎲,由石惠雲畫作,鳳凰縣40余名繡技超群的苗家婦女耗時兩年兩個月繡成🕯,長達148米,共用去絲線80余公斤🫱,刺繡24883.2萬針。該繡卷繪繡了口口相傳的《苗族古歌》中的場景,不僅是對苗族歷史文化的保護🫄🏿、續寫、繼承與弘揚,還集苗族歷史、倫理、民俗、服飾、建築🏋🏽♂️、氣候等內容為一體,包含了史學、美學🎂、民族學、哲學🦸🏽、文學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是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